教训:
1、队员选择不当:该新人MM以前从未参加过绿野活动,甚至还没有在网站注册也没有自己报名,因此对活动计划内容和性质没有概念,从其装备和表现看,对户外风险几乎没有认识,把户外穿越等同于景区旅游+操场跑圈。允许这样的队员参加活动,领队已经有些冒险了,但也还说得过去。
2、气象突变后领队决策不当:全队登顶过程是在山的背风面,但在山顶附近已经体验到大风和大量积雪,在明知全队思想和装备准备均不足,且有不明底细的全新人情况下,居然选择按原计划行进。事后领队组成员之一给出的理由是――向前走需要的时间比原路返回短1-2小时的路,挺一挺就过去了,而且计划终点灵山停车场有车接应,退回则需要再联系车。这反映了该领队组认识上的多处误区:
a. 在高风险地区行进1小时比在低风险地区行进10小时更可怕,何况只是差1-2小时的路!
b. 前路比后路短1-2小时的路,系指在正常气象环境下的评估值,事实上前面的路是山的迎风面,是愈来愈大的风雪,这种评估明显错误。
c. 为了省去再联系车的麻烦和可能的经济负担,就冒险挺进,这是典型的主次不分,缺乏风险意识。
3、队伍控制不力:常识告诉我们,正常情况下应让体力差的队员放在队首以压住全队速度,在探路、迷路、险路等恶劣条件下应选择体力好、经验足的队员在队首开路避险,而且越是环境恶劣(大风雨雪、能见度差等)越要保持队形紧凑、联络畅通。而该队当时就被风雪吹散,有些队员几乎迷失方向,没有出人命已属幸运!而上述新人MM居然因轻装怕冷(没有花时间调整装备)走在队伍最前面,以致长时间把裸手插在灌雪的衣袋中不活动而严重冻伤,这一关键性问题在后面的资深队员追上她后才发现并纠正,可惜为时已晚。
4、全队风险意识不足:事故发生后,该队从领队到队员都在强调原因在于客观条件突变。这恰恰反映了当今绿野很多人过于强调甚至追捧队员体力和速度,相对忽视了山野的危机四伏,根本不把妙峰山、灵山、海陀这些常规穿越线路当回事。殊不知,风险实现的概率也许只有万分之一,然而一旦实现对当事人的伤害则是百分之百!
教训:
1、队员选择不当:该新人MM原非户外驴友,仅为此次沙漠穿越临时参加了两次户外中等强度拉练,而且其中一次表现能力不足,其余则是少量的操场跑圈和相对较多的健身房锻炼。带着这样一个几乎没有户外经验的队员穿越连领队都不很熟悉的沙漠,反应了户外圈内正在逐渐蔓延庸俗化观点:年轻人只要有体力有热情有意志,就可以挑战自我超越极限。
2、应急准备不足:库布齐沙漠穿越毋庸置疑是复杂和高风险的,但遍历该队计划和后来的总结及游记,没有发现该队明确的应急救援措施。
a. 没有后援队伍安排、没有备用线路方案。可以对比的是该事故发生同时,相同线路的反穿方向,有一只绿野的穿越队伍,也因为各种原因遇险(主要是缺水),但领队安排了休闲队作为接应,并及时启用了备用线路方案,因而安全脱险。
b. 没有急救医生和药品。连使用十滴水、仁丹等防暑药品的记载都没有,更没有使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防治心力衰竭的药品,只能靠遮阳扇风、胸腔按压、人工呼吸等物理手段维持心跳脉搏。
3、施救方法不当:沙漠穿越的首要挑战是干旱和高温,人体维持生命的最重要手段是补水和降温。
a. 补水:根据记载,当发现病人无法喂水时没有采取非常措施,而在物理治疗的十个小时中,居然没有为病人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在沙漠的下午,一个人长时间大运动量后倒地,如果不及时补水,经过几小时仅体内缺水就足以导致复合原因死亡!
b. 降温:根据记载,对病人进行降温的唯一措施是用人墙遮阳和手动扇风,另外还用少量湿纸巾擦拭面部,其精神可嘉,其方法可疑――至少应该用酒精或清水对病人体表进行大面积擦拭散热啊!比照胸腔按压至肋骨折断数根的极端情况,此时应该不会还在顾及皮肤裸露的伦理问题了吧?
4、缺乏运动常识教育:常识告诉我们,当人大运动量(比如跑步5000米)后,为防止心脏负荷突变导致病变,不能马上停止休息,而要逐渐减低运动强度(慢跑或走)。那么根据记载,发现该新人MM脚步凌乱后为其卸包减负,是否好心办了坏事?卸包后紧跑数十米,为什么没有被及时制止?至大休点后,为什么没有制止她立刻坐下。以上这“一卸、一跑、一坐”恐怕是导致其晕厥倒地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