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友户外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80|回复: 7

马拉松耐力系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9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拉松耐力系数

我手上有一本夏伟恩先生编著的书,书名《马拉松赛跑》(1982年内蒙古出版社出版),里面讲到了一个术语:马拉松耐力系数。我个人认为,用这个马拉松耐力系数,对我们业余马拉松运动员一样有指导意义。
马拉松耐力系数,是指个人马拉松成绩与万米成绩之比:

马拉松耐力系数A=马拉松成绩(秒)/万米成绩(秒)

在跑吧网站,有一个关于长距离跑成绩测算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利用这个马拉松耐力系数公式来计算的,它既可以输入万米成绩测试马拉松成绩,也可以输入马拉松成绩测算万米成绩。
跑吧网站计算长跑成绩的马拉松耐力系数是一个恒定值,为4.76。
另外还有马拉松成绩与五千米成绩之比的耐力系数。但一般说马拉松耐力系数,还是指与万米成绩之比的耐力系数,因为它更能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分析:
1.[$nbsp][$nbsp]A越大,即耐力系数越大。这可从两个方面解释:
a)[$nbsp][$nbsp]一方面,说明速度储备越大,提高马拉松成绩的可能性越大;
b)[$nbsp][$nbsp]另一方面,耐力系数越大,说明马拉松比赛发挥水平差,长距离比赛速度耐力差;
2.[$nbsp][$nbsp]A较小,即耐力系数较小。同样也可从两个方面解释:
a)[$nbsp][$nbsp]一方面,说明速度储备较小,提高马拉松成绩的可能性越小,要想提高马拉松成绩,必须提高万米成绩;
b)[$nbsp][$nbsp]另一方面,耐力系数越小,说明马拉松比赛发挥水平高,长距离比赛速度耐力好。
我们来看一些运动员的耐力系数实例情况。
从附表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运动员:
1.[$nbsp][$nbsp]马拉松耐力系数在4.60±0.05之间,说明按照万米成绩,马拉松比赛水平正常发挥;
2.[$nbsp][$nbsp]当马拉松耐力系数大于4.65,说明马拉松成绩还有潜力进一步提高;
3.[$nbsp][$nbsp]而当马拉松耐力系数小于4.55,说明相对于已有的万米成绩基础,进一步提高马拉松成绩的可能性已经很小。而马拉松耐力系数再进一步小于4.50,则说明马拉松比赛已经超水平发挥了。

说一下跑吧网站测算长跑成绩的马拉松耐力系数,它为4.76,很明显这个系数较大,它想表明,因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不高,因此采用的系数偏大。
读者可以自己计算一下自己的马拉松耐力系数,一般来说,马拉松成绩在3小时之内的,其马拉松耐力系数应该小于4.70,或者更小。
另外,由于大多数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参加万米比赛的机会比较少,因此,这些运动员真实的万米最好成绩往往不明确。所以,业余运动员要想通过马拉松耐力系数来分析自己的马拉松比赛水平情况,最好找机会参加正式的万米比赛,看看自己万米跑的真实水平。假如没有比赛机会,通过当地长跑队、长跑俱乐部,组织万米测验,也可以检验业余运动员的万米水平。
也许,某位业余运动员计算自己的马拉松耐力系数偏小,例如小于4.50,这种情况出现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从不知道自己万米的真实水平,用来计算马拉松耐力系数的万米成绩比真实水平低,或者是另外一方面原因,马拉松比赛超水平发挥。

通过真正发挥了较好水平得到的万米和马拉松比赛成绩,计算出自己的马拉松耐力系数,同样可以进行如下分析:
1.[$nbsp][$nbsp]当马拉松耐力系数>4.70,说明马拉松成绩还有提高的可能;
2.[$nbsp][$nbsp]当马拉松耐力系数<4.50,说明马拉松成绩提高的可能性很小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进行万米专门训练,提高万米成绩。
另外,天时(温度、湿度、风力)、地利(路线是否平缓、观众是否众多、比赛气氛是否浓烈)、人和(自身赛前调整是否最佳)等因素,对马拉松比赛成绩影响很大,因此,用在异常情况下取得的马拉松成绩,进行马拉松耐力系数计算,是没有参考意义的。例如,马拉松耐力系数大于4.75,不能进行上面情况的分析。而往往是因为天气异常或者身体不适,后半程速度陡减、甚至走跑交替。
但是,即使在各方面因素都正常的情况下,业余运动员的马拉松耐力系数也会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譬如,在4.50与4.70之间。
例如,业余运动员的万米最好成绩是40分,那么马拉松比赛成绩在3小时0分到3小时8分之间,其对于的马拉松耐力系数就是在4.50与4.70之间。
再举一例,假设业余运动员的万米最好成绩是35分,若万米成绩乘以4.60耐力系数,那么马拉松比赛成绩为2小时41分,而乘以4.70,马拉松成绩为2小时44分30秒。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马拉松耐力系数0.1的变化,影响马拉松成绩几分钟的变化。而万米水平越高,马拉松耐力系统0.1的变化引起的马拉松成绩时间差值越小。
结论:
1.[$nbsp][$nbsp]业余马拉松运动员,通过计算自己的马拉松耐力系数,来分析自己的速度储备能力。若耐力系数大,说明自己的马拉松成绩还有提高的可能性,反之,若耐力系数小,则需通过提高万米成绩,来进一步提高马拉松成绩。
2.[$nbsp][$nbsp]根据自己的万米成绩,用不同的马拉松耐力系数计算自己期望达到的马拉松成绩,而不是胡乱设定自己的马拉松成绩目标:
a)[$nbsp][$nbsp]马拉松期望成绩=自己的万米最好成绩×4.50,这表示要通过超水平发挥取得的期望成绩;
b)[$nbsp][$nbsp]马拉松期望成绩=自己的万米最好成绩×4.60,这表示要通过正常水平发挥取得的期望成绩;
c)[$nbsp][$nbsp]马拉松期望成绩=自己的万米最好成绩×4.70,这表示要通过正常水平发挥取得的最低期望成绩。
例如,自己的万米最好成绩为40分钟,即使乘上耐力系数4.50,超水平发挥的马拉松成绩将为3小时。而这种情况下,去订立2小时55分或甚至更好的成绩,按照这个不可能的成绩去配速比赛,结果肯定是失败的。

附表:
序号  运动员    万米成绩    马拉松成绩  耐力系数  说明
1 格布雷西拉西耶   26′27″     2°4′26″    4.70
2   任龙云     28′8″      2°8′15″   4.56
3   孙英杰(女)  30′7″      2°19′39″  4.64
4   萨拉扎尔    27′49″     2°8′13″   4.64  摘自82年内蒙古出版社《马拉松赛跑》
5   濑古利彦    27′43″     2°9′26″   4.67  摘自82年内蒙古出版社《马拉松赛跑》
6   许亮      29′48″     2°13′32″  4.48   摘自82年内蒙古出版社《马拉松赛跑》
7   单长明     31′22″     2°19′4″   4.43  摘自82年内蒙古出版社《马拉松赛跑》
8   步频140    33′24″     2°33′43″   4.60  1987年北马
9   步频140    39′2″      3°13′34″  4.96  2007年厦门,气候闷热。耐力系数无指导意义
发表于 2007-11-9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马拉松耐力系数

我觉得年轻的时候应该练速度提高万米成绩, 年纪大了再提高耐力系数.
任龙云马拉松练的有点早了.
看来格布马拉松还有提高的空间,好恐怖!
发表于 2007-11-9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马拉松耐力系数

又学了一堂知识,
按目前我的万米成绩,有希望跑进3个半小时,但个人感觉难度会非常大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马拉松耐力系数

塞科 wrote:
我觉得年轻的时候应该练速度提高万米成绩, 年纪大了再提高耐力系数. <BR> 任龙云马拉松练的有点早了. <BR> 看来格布马拉松还有提高的空间,好恐怖!


格布的万米成绩是毛牛山给我的,我不知是哪年的万米成绩。若格布目前的万米成绩还在26分30秒左右的话,他的马拉松成绩确实还有提升空间。
发表于 2007-11-9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马拉松耐力系数

纳闷步频你当年怎么就没从事体育行业呢?
发表于 2007-11-10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马拉松耐力系数

曾按跑吧的公式算过自己的马拉松成绩,为3小时48分28秒,对于这个成绩我觉得难度不小,因为以我目前的状态,还没有信心完成一次全马.
白云 wrote:
纳闷步频你当年怎么就没从事体育行业呢?

是不是看到专业运动员退役后的状况让人泄气啊.
发表于 2007-11-10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回复: 回复: 马拉松耐力系数

步频140 wrote:
<BR> <BR> 格布的万米成绩是毛牛山给我的,我不知是哪年的万米成绩。若格布目前的万米成绩还在26分30秒左右的话,他的马拉松成绩确实还有提升空间。

我是说二十几秒,不是说二十七秒,到底多少不记得了。
刚查了,是26:22.75
我认为他现在最多跑到27分
发表于 2007-11-10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马拉松耐力系数

我现在的万米是36分,耐力系数目标是5;
打算参加明年厦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友户外网

GMT+8, 2024-11-18 08:10 , Processed in 0.16184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